因为笔者对中国汽车后市场传统经销商的深入了解以及亲身的体会,这如此中国轰轰烈烈的“汽车后市场改造”趋势中,做为传统的汽车用品经销商怎么能够置身度外?又如何有着一份担忧和焦灼?眼看着赖以生存的终端店被瓜分的七零八落,眼看着引以自豪的品牌省级代理被咬得满身伤口,眼看着逐渐被边缘化的形势而无可奈何。于是很严峻的课题摆在了桌面上。今后的战略如何制定?!
有人分析列举了六大汽车后市场传统经销商转型的方向,笔者尝试着进行分析:
一、专业的配送商。这个角色其实早已在5年前就开始形成了它的雏形而且也是目前后市场传统经销商主要的运营模式。理论上经销商作为流通链条的不可或缺的一员在供应商而言具有的仓储,配送,信息反馈,售后服务,厂家意志的延伸等多项使命,但是最主要的功用还是在于垫资,即解决上游供应商现金流流转。这事供应商之所以离不开经销商的主要原因。当然,对本区域民俗和经济以及商脉的把握也是供应商联盟经销商的动因之一。至于承担什么厂家的销售队伍的战术分解,以笔者的经验看也只是完成了一点点的设计,而且经销商去厂家化的影响一直是双方博弈的焦点。当然当经销商认为需要厂家要做的事项给予的协助(如培训和市场推广,活动支持等),那又是另外的说法了。至于大型供应商不甘受制于经销商进行的种种手段的瓦解和策动将垂直的终端掌控在自己手里,不投入很大的人力和财力是做不到的。而且往往这样做会遭到躯量庞大的经销商的猛烈反击。其结果就是两败俱伤。这样的故事在中国汽车后市场也是屡见不鲜。所谓专业的配送商也即是“高级的搬运工”这个代名词。问题是谁愿意做“高级搬运工”呢?那些经过近10年打拼熬过来的经销商如何甘愿做厂家的搬运工呢?!所以我们会看到经销商对厂家的忠诚度特别低这个现象。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仅是经销商的问题,厂家本身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专业渠道商。汽车后市场所谓的专业渠道商也仅仅是这两年刚刚有所雏形。比如在音响和改装市场以及细分的配件市场。但是总体看这类渠道商势力还是比较弱,还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专业化的市场份额。但在改装细分市场里,江苏的中振奔驰房车的扩张,上海孙力先生的独树一帜的改装格调等等正在发育成熟。虽然零售和加盟混搭,但依然有着专业渠道商的种种痕迹。而音响,因为普及和泛滥以及音响改装市场的良莠不齐,造成了难以形成有品牌力的做派。有影响力也只是在硬件上的喇叭和功放进行比较。更为困难的是专业渠道商要做到根深蒂固的进行拓展和集成,坚决不是硬件的过硬,而是商业模式和人力资源以及技术等全面解决方案过硬才是萌芽的基础。至于都在卖的什么脚垫和坐垫以及美容类,那不叫专业渠道商。至于膜界的四大天王,现在看市场表现的更专业,更有专业渠道商的却非威固莫属。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即专业渠道商比如威固当终端力量够强大时,渠道商会停留在那个“专业”里继续挥舞魔刀吗?答案是不能的。于是,我们看到了威固在2014年底突然横刀立马,海口战略就悄然进行了确立,几个与车膜无关的项目骤然祭出。这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这里又不能不提膜力无限的刘永忠。这个以终端解决方案变化多端的人而缔造的终端示范效果和渠道商示范效果正在扩散,而且也对汽车养护领域和改装领域进行了延伸。那么所谓的专业渠道商的专业就不仅仅停留在产品的专业领域,而扩散在“行为的专业领域”和“模式的专业领域”。至于混搭进行市场拓展会是怎样的效果,2015年将拭目以待
三、专业售后服务商。这个角色在中国汽车后市场的经销商业务模块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售后服务在后市场经销商组织架构中基本是散落和匮乏的。究其原因,是售后服务是一件费力不讨好而且很麻烦且无利润的事情。所以难以形成有份量的模块树立。
四、向前一体化的零售专业店。这个不难理解的是,中国汽车后市场的经销商那些运营时间比较久体量庞大的,造就就行了转型,即向前一体化,进行终端店面连锁的经营和渗透。而且由于有经销商商品毛利较高这样一个事实的支撑,终端店的运营利润会相对高得多。但也有的大型经销商由于染指终端零售也被套牢的案例。问题不在于这个商业模式对与错,而在于运营的指导思想和组织架构有问题才导致大量的向前一体化这个动作频频死亡。新焦点所展开的收购在经销商和零售终端同时展开,立意很美好,但结果却不理想。为什么?控制力和运营没有掌握好。所以看似本来很好的商业模式会由于主要在人的方面出问题走向衰落。这样的案例在汽车后市场也屡见不鲜。
五、向后一体化的品牌运营商。做自己的产品,贴牌和构建经销商渠道。当传统的经销商原始积累达到可以纵横天下的时候,这样做无可厚非。在中国汽车后市场也是不反成功的案例。但是贴牌不一定就是可以创立品牌。贴牌只是一个商业动作,而且离品牌的思想有十万八千里。因为原始的对于财富的冲动会让这部分人只关注短期利益,怎么会进行品牌运作呢?揣在兜里的钱才是钱,投资和回报最好在一个月内完成。这就跟聘请一个职业经理人马上就要在业绩报表上看到增长一样的道理。急功近利是中国汽车后市场鲜见有真正品牌含义的表现的最基本原因。
六、多元化跨行业发展。这一个现象在中国汽车后市场也是屡见不鲜,笔者不做过多的评论。
以上列举了中国汽车后市场经销商的种种形态,但是这也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表现。如果结合互联时代的特性,后市场经销商的转型同样可以在后市场的细分领域内展开。比如上门的美容护理和养护,新车装饰的专家角色定位,汽车外改的服务以及整体车内解决方案的实施。这些远远超出了目前那些融资成功的定位汽车后市场服务的APP。而且体现的专业程度和技术性不是他们可以模仿的。本身就掌握海量的客户流量以及数据变量和运营经验,但是抱着金碗要饭。这个现象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这说明中国传统的汽车后市场的早“革命”远远只在表面而非深层次。传统经销商如果不去思索时代与本业的兼容性,被淹没和淘汰也是迟早的事情。